无障碍浏览
德州市住建局

《德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公布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9日

日前,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德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从公租房房源、公租房的资金来源、公租房保障范围及标准、公租房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

新建公租房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公租房房源筹集渠道主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收购或租赁的公租房;政府在住宅开发项目(含棚户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城边村改造等项目)中配建的公租房;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面向本园区和本单位就业人员或面向社会出租的公租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他投资机构投资建设面向社会出租的公租房;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公租房。

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为主,还可以采取政府用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企业等非政府机构投资建设公租房,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出让方式,也可以采取租赁方式。

新建成套公租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并按经济环保原则进行一次性装修,具备基本入住条件。非新建方式筹集的公租房坚持小型、适用、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的原则。

公租房资金来源多元化

公租房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土地出让净收益、专项奖励和补助资金等。

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公租房的建设、收购、维护、管理和租赁补贴资金;

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中提取的公租房补充资金;

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本市、县(市、区)的公租房建设专项奖励和补助资金;

通过融资方式筹集的公租房资金;

出租公租房及配套设施回收的资金;

各类企业及其他机构筹集的公租房资金;

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筹集的公租房资金;

陵城区公租房资金按照财权事权相一致原则,由市级财政统筹上级保障房专项资金和陵城区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等予以保障。

凡是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公租房

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特困人员家庭、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凡是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均可申请公租房保障。公租房均以家庭(含单身家庭)为单位实施保障。

特困人员家庭:持有当地城镇户籍、经民政部门认定为特困人员家庭,未享受其他公租房保障政策、且在当地无自有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标准的家庭。

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指:持有当地城镇户籍、经民政部门认定为低保,未享受其他公租房保障政策、且在当地无自有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标准的家庭。

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持有当地城镇户籍、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未享受其他公租房保障政策、且在当地无自有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标准的家庭。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持有当地城镇户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定比例,未享受其他公租房保障政策、且在当地无自有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标准的家庭。

新就业无房职工:持有当地合法有效的居住证或当地城镇户籍,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定比例,在当地无自有住房,未享受其他住房补贴政策,毕业一定年限内在当地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正常缴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职工。202111日以后,在当地首次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工作地城区内以家庭为单位无自有住房,需通过租赁住房方式解决居住困难的人员,可享受阶段性住房租赁补贴。

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持有当地合法有效的居住证、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定比例,在当地无自有住房、未享受其他公租房保障政策,稳定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正常缴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人员。

新就业无房职工发放阶段性租赁补贴

原则上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家庭采取实物保障;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实物保障为主,租赁补贴保障为辅;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以租赁补贴保障为主,实物保障为辅。

新就业无房职工阶段性租赁补贴累计发放期限不超过36个月。新就业无房职工阶段性租赁补贴最低标准不低于300/月,市中心城区、各县(市)可按照新就业无房职工学历层次、家庭成员数量等因素分级确定补贴标准,每上调一级标准不低于50/月。同一家庭有多个新就业无房职工的,不重复享受补贴。已享受人才购房补贴、人才租房补贴、安家补贴等财政列支的其他住房补贴政策以及住房保障政策的人员不列入阶段性租赁补贴范围。

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结合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数量和当地实物配租保障面积标准等情况,合理确定公租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1人的保障家庭按30平方米、2人的保障家庭按45平方米、3人及以上的保障家庭按60平方米进行保障。

公租房保障纳入社会大救助体系

市、县(市、区)要结合放管服”“一次办好要求,深化便民服务改革举措,将公租房保障纳入市、县(市、区)社会大救助体系综合管理平台,进驻当地政务服务大厅(中心),推行一窗受理。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可由用人单位集中向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申报,并协助提供相关材料。

对违规使用公租房或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承租人,综合运用租金上调、门禁管控、信用约束、司法追究等多种方式,提升退出管理效率。

四种行为将拒绝和终止公租房保障

如果出现以下四种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权拒绝和终止公租房保障:

采用提供虚假户籍,隐瞒家庭收入、财产、工商注册、车辆信息、住房情况等方式骗取公租房保障的;

拒不配合主管部门(或委托运营管理机构)调查核查工作的;

经复审不再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应当拒绝和终止公租房保障的其他情形